根據美國馬里蘭州一篇綜述的描述,“睡眠是一種復雜的行為狀態,它占據了人類壽命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雖然睡眠被看作是一種被動狀態,但其實它是一個主動的動態過程。睡眠會使肌張力減低,從而使上呼吸道的氣流阻力升高。睡眠期間氣道的部分或全部阻塞會導致呼吸暫停和呼吸減弱的發生,這一現象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N.M. Punjabi和V.Y. Polotsk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認為:“睡眠呼吸暫停在西方社會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了,累及到工業化國家5%的成人。過去十年來隨著肥胖的流行,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癥的發病率也迅速上升。”
“雖然睡眠暫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還不確定,但越來越多的文獻提示睡眠呼吸暫停可能在葡萄糖代謝改變的發病過程中發揮作用。睡眠呼吸暫停時發生的間歇性低氧血癥和非連續性睡眠可以引起一連串的病理生理事件,其中包括自主活化、神經內分泌功能改變和潛在促炎癥反應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a和白細胞介素-6的釋放。本文回顧并討論了與睡眠呼吸暫停和葡萄糖代謝異常相關的流行病學證據和實驗證據。”
作者得出結論說:“雖然還不能肯定因果關系的存在,目前的數據提示睡眠呼吸暫停與葡萄糖代謝改變是獨立相關的,并且能使患者更容易最終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