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生存期短且不易儲存,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供應不足。澳大利亞Walter and Eliza Hall醫學研究所的Mason等研究發現,Bak和Bcl-xL基因的平衡決定著小鼠血小板的壽命,抑制Bak可以延長小鼠血小板半衰期,這可能為延長捐獻血的儲存期帶來啟示。(Cell 2007,128:1173) 實驗結果顯示,內在的凋亡程序控制著血小板的存活并決定著它的壽命。Bcl-xL抑制Bak的促凋亡活動,從而維持血小板的生存。但是,當Bcl-xL發生了退化,老化的血小板就開始出現凋亡。Bcl-xL基因失活以劑量依賴的方式縮短血小板的半衰期,引起血小板減少。敲除Bak可以糾正以上這些情況,缺乏Bak的小鼠血小板生存時間比正常小鼠長。 據美國血液中心組織醫學事務副主席Katz介紹,血小板比較“嬌氣”,冷藏時容易被免疫細胞攻擊,在室溫下又容易受細菌感染。目前,血小板的儲存期限是7天,由于儲存期太短,這給保證血供增加了困難。一方面,還未使用的血小板可能發生變質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患者需要時可能碰上血小板短缺的情況。 研究者認為,Bcl-xL與Bak的對立平衡組成了一個“分子鐘”,決定血小板的壽命,保證了細胞穩態。對那些影響血小板數量和功能的疾病,這個研究結果對其診斷和治療將有深遠的意義。理論上,阻斷這些基因所指導的一些蛋白質的功能可以延長或縮短血小板壽命。但該成果應用于人類仍需時間。 哈佛醫學院的Hoffmeister教授認為,血小板存活時間延長不僅僅意味著儲存時間的延長,它們在患者體內的存活時間也會延長,也就意味著輸血次數的減少。如果血小板以較慢的速度被清除,在特定的時間內血液循環里就會有更多的血小板,所需要的輸注次數就可以減少。但是存活時間延長的血小板是否還能維持其功能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