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或骨折脫位行手術治療可以改善神經功能;對不穩定損傷,融合手術應行內固定,可以達到骨性融合,術前由于合并癥多導致手術耐受性差,術后并發癥多發。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結締組織的血清陰性關節病,是較常見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06年12月12期刊登一研究,研究者回顧性研究1986年4月~2004年4月手術治療的12例累及頸椎的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骨折或骨折脫位患者。采用美國脊柱損傷學會(ASIA)神經功能障礙評分進行神經功能評價,應用圖形分析軟件(Image-Pro Plus5.1)分別測量屈曲和仰伸位融合節段上下椎成角,計算兩個角度的差值(作為椎問的運動參數,α角),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脊柱融合的定義,α角≥4°認為假關節形成(不融合)。對與手術有關的其它問題采用描述性研究。研究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或骨折脫位手術治療的療效、融合率及相關問題。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張鳳山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12例患者獲得21~124個月(平均67.5個月)隨訪。9例神經損傷患者ASIA評分平均改善1.3級,除1例前路手術未行內固定外,所有融合手術均行內固定。前路融合術6例,α角為0°,后路融合術2例,α角為0~2.5°,聯合前后路融合術1例,隨訪時均獲骨性融合。3例擬行椎板成形術者,2例因"門軸"側骨折被迫行椎板切除術。術后并發癥:氣胸、肺不張1例,經胸腔閉式引流5 d治愈;傷口延遲愈合1例;前路傷口內積血1例,經切開引流治愈。無死亡及嚴重并發癥發生。 因此可見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或骨折脫位行手術治療可以改善神經功能;對不穩定損傷,融合手術應行內固定,可以達到骨性融合,術前由于合并癥多導致手術耐受性差,術后并發癥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