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可根據年齡、LVEF、心胸比率、最大通氣量、術中是否二次體外循環支持預測術后住ICU時間是否延長。對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心臟瓣膜手術屬開胸手術。手術過程中,中斷心臟的血液供應,病人的血液通過人工管道被輸送到心肺旁路裝置,這裝置暫時代替病人的心肺功能,維持血液的正常氧化和循環。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月第2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將2005年1月至5月間連續507例施行心瓣膜手術患者,根據術后住ICU時間是否延長(住ICU時間延長定義為≥5d)分為兩組,組Ⅰ:75例,術后住ICU時間延長;組Ⅱ:432例,術后住ICU時間未延長。先對各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然后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 分析心瓣膜手術后患者住重癥監護病房(ICU)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葛翼鵬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術后住ICU時間延長75例。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組Ⅰ中年齡、有心臟手術史、吸煙史、二次體外循環支持的比率、心胸比率、體外循環時間和主動脈阻斷時間均大于或長于組Ⅱ;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肺功能均低于或差于組Ⅱ(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術前年齡≥65歲(OR=4.399)、LVEF≤0.50(OR=2.788)、心胸比率≥0.68(OR=2.411)、最大通氣量實測值/預計值% <71%(OR=4.872)、有心臟手術史(OR=3.241)和術中二次體外循環支持(OR=18.656)為術后住ICU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 因此可見臨床上可根據年齡、LVEF、心胸比率、最大通氣量、術中是否二次體外循環支持預測術后住ICU時間是否延長。對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