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部分中醫研究課題成果匯報會上獲悉,由科技部立項的“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辨證規范及療效評價體系的研究”已順利通過驗收。該研究總結出慢性乙肝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化方案,標志著中國首次進行中西醫結合對慢性乙肝單一病種展開的國家級臨床合作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高達1.2億,其中約1/4的病人最終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超過3000萬,對人民健康和國家經濟危害嚴重。在以往的乙型肝炎治療方案中,中醫和西醫治療各有優勢與不足,實踐中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效果最優,但缺乏嚴格按照循證醫學原則進行的臨床研究,嚴重制約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在臨床中的廣泛運用。 該研究以西藥核苷類藥(拉米夫定)及中藥雙虎清肝顆粒及益氣解郁中藥為聯合治療藥物,其中拉米夫定廣泛應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療;雙虎清肝顆粒系國家“六五”、“七五”肝病重點攻關課題成果,是科技部火炬計劃推廣項目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廣項目,2002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課題組制定的中西醫結合優化方案取得了顯著療效,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的HBeAg(乙肝病毒e抗原)陰轉率分別為37.9%和28.3%,提高HBeAg/HBeAb(乙肝病毒e抗原/e抗體)血清轉換分別為28.0%和17.7%,HB鄄VDNA(乙肝病毒DNA)陰轉率在24周和48周時分別為75.5%和68.8%及57.1%和55.8%降低拉米夫定耐藥變異分別為22.5%和13.6%,在轉氨酶(ALT)復常率方面,9個月時兩組有顯著性差異,優化方案顯示出其優勢。同時在改善患者癥狀方面也有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