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國際主流醫療器械市場明顯萎縮,但中國卻因為新醫改的實施,市場反而迎來了新機遇。
瑞銀最近發布的一份針對中國醫械行業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09年底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最糟糕的時刻”可能將過去,隨著新醫改政策的逐步實施,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復蘇期。而復蘇的動因存在兩方面,一是預計美國需求將回升,而國內醫保改革也將帶來強勁需求。
未來三年增速高于制藥行業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過去8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29%,但在全球市場的占比仍不足5%。但隨著新醫改的逐步實施而敞開的巨大市場,卻令國內外企業虎視眈眈。醫保體系范圍的擴大帶來的消費者支付能力提高,一級政府的基層醫院建設計劃將是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兩大推動因素。
中國政府已經宣布的投入政策,預示著醫保改革對醫療設備行業起到的幫助作用將超過制藥行業,因醫療設備行業不僅受益于醫療保險范圍擴大和就醫途徑改善導致的醫療需求增加,并且還受益于政府短期內為基礎水平醫院采購醫療設備。
據預計:未來三年醫療設備行業將增長20%至25%,高于制藥行業的預期增長15%至20%。由于醫保改革擴大,預計公共醫療保險將在2020年起實行,并且預計就醫途徑將改善,刺激醫療保健消費和需求。
跨國醫械巨頭掘金中國市場
不久前舉辦的一次醫博會上,包括銳珂醫療、西門子等跨國醫療器械企業推出針對中國市場銷售的新品。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國際主流醫療器械市場明顯萎縮,但中國卻因為新醫改的實施,市場反而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期。
據一些跨國公司的測算,2009年中央與地方財政將在醫療器械采購方面投入1000億元以上的資金,而這些也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推動力。
據報道,進軍醫用顯微攝影領域的佳能(中國)醫療事業的2008年的銷售業績實現了100%的增長。這家企業試圖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向中國市場推出新產品,同時強化本土市場策略,加強擴展二三線城市市場。佳能更放言稱,希望在2017年能完成“10年10倍”的計劃,市場銷售規模達到100億美元。
我國的13000家醫療器械企業多數規模較小,醫療器械行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面臨大市場,并購、整合是行業攫取份額有效的途徑之一。
行業分析認為,醫療器械企業正在發展壯大,但是行業投資機構對項目的選擇還沒有找到特別有效的方法。國內醫療器械制造行業的陣痛是必然的———唯有進行自我診斷、治療,在陣痛之后,從內在、外在進行提升,才能在肥沃的市場上,盤根錯節,與國外巨頭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