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后子宮內膜病變與子宮肌瘤/腺肌癥的發生增多,前者與服藥時間長短有關。對所有乳腺癌患者應進行規律的婦科TVB監測或宮腔鏡檢查,并接受有效的低創治療。 乳腺癌是的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失去正常特性而異常增生,以致超過自我修復的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對90例術后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TAM組)及另外44例同時期無TAM服藥史的乳腺癌患者(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乳腺癌患者婦科并發癥的臨床病理特征,判斷其與服用三苯氧胺 (TAM)的關系。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燕鑫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的就診原因有明顯的差異,TAM組B超檢查發現異常占68.9%,對照組中陰道淋漓出血或月經改變的比率明顯增加為31.8%,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AM組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率為25.6% ,明顯高于對照組9.1%(P<0.05);TAM組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生率為30.0%,明顯高于對照組13.6%(P<0.05)。TAM組及對照組出現子宮內膜癌的情況為1∶3例。TAM組子宮肌瘤/腺肌癥的發生率為66.2%,明顯高于對照組44.1%(P<0.05)。兩組患者的宮頸及卵巢病理改變無明顯差異,其中宮頸的病理改變以慢性宮頸炎為主(82.8%),卵巢的病理改變以功能性卵巢囊腫為主(34.2%)。服用TAM時間的長短與某些婦科異常情況出現的頻率相關,如隨著TAM服藥時間的延長,子宮內膜息肉與宮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服用TAM時間的長短與肌瘤的發生、肌瘤變性無明顯關系(P>0.05)。134例乳腺癌患者婦科手術治療以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為主,TAM組為68.9%,對照組為61.4%,上環治療分別占10.0%與2.3%。 因此可見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后子宮內膜病變與子宮肌瘤/腺肌癥的發生增多,前者與服藥時間長短有關。對所有乳腺癌患者應進行規律的婦科TVB監測或宮腔鏡檢查,并接受有效的低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