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診斷試劑領域首例跨國資本引進的成功模本,時隔1年后,體外診斷試劑與設備領先企業北京科美東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科美”)日前宣布完成第二輪私募融資,募資額高達1650萬美元。此輪融資由馬丁可利中國(MC China,MC中國)管理的中國健康醫療基金(ChinaHealthcare Partnership)領投,第一輪投資人美國中經合集團(WIHarper Group)、西門子風險投資基金(SiemensVenture Capital)與軟銀中國(SBChinaVentureCapital)跟投。
受美國次貸危機蔓延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縮水,風險投資變得更加謹小慎微。雖然中國市場受到的沖擊遠遠低于歐洲,但仍可看到中國風險投資速度開始放緩。而在此時,科美第二輪成功募得165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無疑呈現出特別的意義。以科美為代表的國內診斷試劑行業作為醫療器械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子行業,在新醫改大背景之下,正在受到更為強烈的關注與追捧。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大多數私人股本投資(Private Equity)感嘆“經濟寒冬”來了,對新的投資往往選擇駐足觀望。科美在非常時期成功融資成功,無疑體現了投資人對該公司未來發展、擁有的技術、國際化管理體系以及極具領先優勢的體外診斷試劑市場的充分認可。
于1999年成立的科美,在10年間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首家發布全套血液傳播傳染病化學發光診斷試劑的公司,包括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擁有廣泛的腫瘤標志物診斷試劑,在中國IVD產業展現了國產品牌的實力。中國健康醫療基金合伙人陳蘊(Vicky Yun Chen)女士談及投資原因時表示,“北京科美除具有廣泛的診斷產品外,還有扎實的技術背景,建立了以化學發光(CLIA)體外診斷產品為核心的強大市場營銷網絡。在中國,這種先進的體外診斷技術比過去廣泛使用的酶聯免疫診斷技術更具優勢。更重要的是,公司業已擁有一支值得信賴、有能力的管理團隊,這是公司可持續發展并成為中國成功企業的核心要素。”在企業創始人、管理團隊、產品線三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科美成為“經濟寒冬”中的幸運兒。
對于通過投資大中華地區的健康醫療保健行業和生命科學行業獲得長期資本增值的中國健康醫療基金,及其在大中華地區的投資額已超過60億美元的MC中國給予科美的信任,科美CEO應希堂表示:“我們很高興中國健康醫療基金成為北京科美新的投資人,在我們成長為國際化診斷公司的過程中,這些頂級風投基金的國際醫療管理經驗和大力支持,將為我們提供極大的幫助。”該公司還透露,在獲得第二輪融資之后,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主要是渠道的開拓、產品開發及人才的儲備。
行業機遇
在科美受青睞的背后,凸現的是整個市場對診斷試劑領域的看好。在新醫保擴容和國家科技產業政策扶持的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業內普遍認為體外診斷試劑行業是新醫改的受益者之一,它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并將長期高速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醫改對疾病預防的需求將為預防和診斷性生物制品企業帶來發展機遇,以“預防為主”的利好預防和診斷性生物制品,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的生物制品生產企業將優先受益。
“堅持以預防為主”是新醫改的一個重要方針,其內容包括既要非常重視重大疾病(包括傳染病)的救治防控,也將加強對癌癥、心腦血管病在內的慢病防控。為配合這一目標的實現,今年2月18日衛生部正式發布《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將現有免疫覆蓋疾病數目從現有的7個擴展到15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計劃免疫覆蓋病種最多的國家,政府預計未來幾年持續投入100億元以上資金支持計劃免疫。同時,由于診斷和預防是緊密相關的,為此國家特別在《生物醫藥產業“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疫苗和診斷試劑專項產業化”,這都將是診斷試劑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此外,亦有業內人士指出,
在全民醫保帶來的市場擴容之下,檢查費用占整個衛生費用的比例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無疑也將給診斷試劑企業帶來機遇。
“診斷試劑市場的前景十分明確,無論是醫改方案的實施還是我國健康產業的發展,都將給研發實力強、產品覆蓋廣的優質企業帶來機遇,未來發展可期。”有證券分析師如是表示。